水表,是作為用于測量自來水流經管道流量的首要計量外表。它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民生的切身利益,乃至影響著社會經濟的開展。跟著社會的進步和對法制計量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水表起源于歐洲,1825年英國的克路斯發明了真實具有外表特征的平衡罐式水表,隨之相繼呈現了往式單活塞式水表、旋翼式水表和螺翼式水表。
我國的水表運用和生產起步較晚。1879年,在旅順口誕生了我國頭家水廠。1883年英商在上海建立了第二個水廠,水表開端被引進我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跟著城市供水事業的開展,我國的水表工業也相應地開展起來。從1955年起,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漢、廣州等城市自來水公司先后開端生產水表。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經濟建設繼續高速開展,水表職業也快速開展,企業數量和總產量成倍增加,一起各種智能型水表、水表抄表體系等產品也開端鼓起。
近年來,市場經濟的開展也促進水的貿易結算方法悄悄發生著改變,建設部“一戶一表”政策的推出、居住戶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的加強則推動了這些開展。IC卡智能水表等預付費類水表產品和與抄表體系配套的遠傳水表產品也應運而生。1991年國家技術監督局公布了對強制檢定計量用具的實施辦法,其間對小口徑民用水表實施“首次檢定,期限運用,到期輪換”、工業用水表實施“周期檢定”的辦理方法。1999年,水表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列為要點辦理的強制檢定計量用具之一。